蝴蝶兰形态美妙,色彩艳丽,花期持久,一般2-3个月,最长可达半年,适于家庭摆设或作切花用于花篮、花束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
第一章 外植体的选择
1.外植体的选择
蝴蝶兰的茎尖、茎段、叶片、花梗侧芽、花梗节间、根尖、种子等各部位都有栽培成功的报道。由于蝴蝶兰茎尖只有一个,而叶片培养仍相当困难,所以目前主要以花梗侧芽。花梗节间作为外植体,这样不要牺牲母株,而且消毒也较容易,是合适的取样部位。
2.花梗叶芽培养
蝴蝶兰为总状花序,近顶端的节着生花蕾,近基部的几个节,常具有苞叶覆盖的腋芽。对花梗腋芽的利用有两种处理方法,即花梗组织采芽法培养。
l 花梗组织采芽培养法 剪取整枝花梗→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液表面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干净→剥去苞片→无菌水冲洗精溶液消毒15min→将花梗剪成约1-2cm长带腋芽的切断→基部向下插在MS+BA3的培养基上,可使腋芽萌发为丛生芽;若将带腋芽的茎切段接在1/2MS+2,4-D0.5+NAA0.5+BA2+0.3%AC的培养基上。
l 不带花梗组织采芽法培养 花梗切段后→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3-5次→切取腋芽→接种在狩野的卡特兰1号培养基+2,4-D0.1+NAA1.5+BA2+KT0.1+10%香蕉汁,诱导原球茎。
第二章 继代培养与试管苗移栽
1. 原球茎增殖、分化
由上述培养形成的原球茎,若不分割,让他们在不含或含很低的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里继续生长,60d后陆续出芽,100d后大部分可长成有2-3片叶子的小苗。为了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可将原球茎切成小块(≧2mm),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原球茎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群体效应,切块大且密集者,生长十分旺盛。BA浓度对原球茎的生长和增值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BA的浓度较高(大于1.0mg/L),可以明显促进原球茎的增值。增值培养基可用MS+NAA1+BA3-10+10%CM。品种间增值速度的差异很大。
原球茎一般在诱导培养基,或低浓度(或不含)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约40d后,原球茎的表面分化一些绒毛状物,进而分化出芽,大约三个月就可以发育成完整小植株;有的在增值培养基停留时间较长时也会萌发成苗。
2. 丛生芽增值、生根
以丛生芽方式也可增值蝴蝶兰,将无根试管苗接种于MS+BA3-5的培养基里,50d左右可获得3-4个丛生芽。但是所得小苗是无根的,须转生根培养基。Kyoto培养基的长根效果较好。也可转到1/2MS+IBA0.5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100%。
3. 试管苗移栽
当试管苗具有3-4条粗壮的根时,即可移栽。首先将试管苗移出实验室,打开瓶盖,放置于通风、明亮的房间炼苗,房间要保持一定的湿度。3d后,可将小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在洁净的水苔或椰壳糠上,放置阴凉处,注意保湿、通风。环境温度保持25-28℃,相对湿度保持在85%。一个月后,小苗生长稳定、开始喷施液肥,等到小苗有新叶长出时,便可移植到小盆或蕨板上。出瓶后的植株一般2-3年后便可开花。蝴蝶兰为热带气生兰,喜温不耐寒,温度在5℃以下就会死亡,温度低于10℃以下,花瓣就会出现黑色斑点。因此冬季注意防寒。但夏季温度过高(35℃以上),通风不良,也会对植株有伤害。日常管理应注意光照不宜过强,施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生长旺盛期,多施肥,多浇水;生长停滞期,少施肥,少浇水。如果管理不善,会出现叶片变黄、植株转弱或叶软无力等现象,此时应及时检验根部是否腐烂,是否产生病虫害,考虑采取必要措施根治。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希望能与大家多多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