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霞教授,1968年4月生,山东胶州人,农学博士。于1993年参加工作,2001年晋升高级讲师,2005年晋升研究员,2006年聘任研究员,2009年转聘教授。2006年被国家一级学术核心期刊《园艺学报》聘为审稿专家,2008年评为潍坊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010年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三等功。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会员,潍坊市花卉协会理事。现任潍坊职业学院园林工程学院院长。
济南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聘组培专家。
一、教学工作 1、作为院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主讲教师,讲授《植物组织培养》200学时,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600学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60多人次。 2、作为次位成员,积极组织和参加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008年该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3、主审国家“十一五”规划高等教育教材《植物组织培养》(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植物育种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 4、作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积极组织教学改革,推行项目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5、参与教研课题《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6、2008年带队参加首届全国农业高职院校插花艺术及园林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的四个项目分别荣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同时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科研工作 (一)主持参与课题 主持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参与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 1、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项目《不同生态型杏品种果实糖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研究》,省财政拨付研究经费6万元。2010年12月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在杏果实糖酸代谢研究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该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国际检索中心“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中成功注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登录号为HQ189434;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已经提交,正在审理中。 2、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半夏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省财政资助经费20万元;该项目已在省内推广组培半夏种球栽培面积4.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643.5万元。2009年12月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该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蟹味菇优良菌株选育、菌种复壮及产业化开发》,省财政资助经费20万元,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 4、主持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市财政资助经费2.5万元,其中一项课题于2008年通过鉴定,并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另一项研究进展顺利。 5、参与山东省星火计划项目《美国红栌组培快繁及产业化开发》,该课题于2010年7月通过鉴定;参与潍坊市科技发展项目《水培花卉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该项目正在进行研究中。
(二)发表论文及著作 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在国家一级学术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2篇论文被sci收录,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 1、两个杏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园艺学报 2、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中国农业科学 3、蒸馏-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提取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实验室 4、杏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分析实验室 5、果树果实风味物质组成及其遗传的研究进展,园艺学进展(六) 6、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色谱 7、杏 9 杂种F1代群体有关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8、果实糖类组成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园艺学进展(七) 9、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园艺学报 10、凯特与新世纪杏杂种后代风味物质遗传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 11、Comparison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Chinese Apricot.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Sci收录) 12、Inheritance and correlation of self-compatibility and other yield components in the apricot hybrid F1 populations. Euphytica(Sci收录) 13、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果树学报 14、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果树学报 (三)为国家一级学术核心期刊《园艺学报》审理稿件100多篇。
三、行政管理工作 自2005年以来主持园林工程系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园林工程系在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8年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生物园艺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投入340万元,为潍坊及周边地区相关专业提供实习实训。植物组培中心生产优质组培苗100多万株,与全国各地40个单位有业务合作关系。园林工程系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被学院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获奖情况 1、2006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2、2007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3、2007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4、2008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5、2008年被评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6、200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2009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8、2009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科研先进个人。9、2010年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三等功。 10、2010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11、2010年被评为潍坊职业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12、论文《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2005年获“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中文学术类二等奖。(第一位) 13、论文《两个杏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2006年获得潍坊市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第一位) 14、论文《‘凯特’与‘新世纪’杏杂种后代风味物质遗传的初步研究》2008年获得潍坊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位) 15、论文《Comparison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Chinese Apricot》2008年获得潍坊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位) 16、课题《半夏优新品种快繁及产业化开发》2009年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17、课题《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2009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位) 18、课题《半夏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201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